车城工匠|陈堰波: 锉削之间淬炼匠心

时间:2024-06-05 11:23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吕前玲)钳工是一项十分考验人细致程度的技术活,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有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他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公司钳工技能带头人,30年里,他用汗水与肩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车城工匠、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陈堰波。

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陈堰波手持刮刀,下手快、稳、准,一会儿功夫,一块轴瓦的刮研工作就在他手里完成。

微信截图_20240612090937

车城工匠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装配钳工主管技能师陈堰波告诉记者,刮研分为粗刮挺刮,他使用的是挺刮挺刮分为粗刮和精刮,现在主要是精刮,每刀下去将近,有将近是5到8微米之间。

一个技艺精湛的刮研工人,需要经过无数次练习,才能掌握手的下压力度。陈堰波经过十几年的沉淀才能让刮研的每一刀都控制在几个微米,并且让轴瓦的面儿符合国家标准的每英寸25个接触点,这就是他从业多年的拿手绝活。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装配钳工高级工杨峰表示,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些精密机床中非常重要的接触面,如果要达到接触精度和闭合性,仍需要技艺精湛的铲刮,是用刮刀一点点刮削出来,这不是科技所能取代的。这是作为一名工匠,必须要掌握的,在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陈堰波是刮研最牛的。

微信截图_20240612091505

在陈堰波看来,钳工工作总是充满无尽的挑战。把每项任务更高效、更精准、更可靠的完成,就是他在工作舞台上矢志不渝的目标。

陈堰波中日常工作中始终认为,机床装配没有差不多这个词,他最讨厌这个词,只有合格中的更好,就算是差1到2微米的精度,也能体现出制造大国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从业30年来,陈堰波始终把提高机床的装配精度作为终身的追求。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哪里有高难度的机床调试,哪里就有陈堰波的身影。

微信截图_20240612090959

2015年陈堰波接到了长安HE系列的机缸体缸盖的订单,客户要求CBD值是1.67,也就是说公差要压缩在1/3以后,公差在3到5微米之间,正常情况下是客户要求是1.33,也就是说压缩公差在1/3。

影响机床自身几何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如何准确找到这些影响因素,达到超国标调试,这对陈堰波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装配钳工高级工宋合表示,当初陈师傅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国标质证是1.33,但是客户要求达到1.67,他都为陈师傅捏了一把汗,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微信截图_20240612091148

面对前所未有的极限挑战,陈堰波毫不犹豫扑下身子,每日与设备相伴,收集研究机床数据,优化调整加工参数,精度不达就重新再来。

通过摸索对这个机床的激光补偿转台的定位,精度的修复,以及是对这个水温主轴的伸长,还有环境温度,还有热机的时间,陈堰波做了好几次实验。

微信截图_20240612091123

据工友回忆,当时夏天的时候温度达到40多度的时候,陈堰波在机床里面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几乎是住在厂里面大干了一个月。经过反复千余次试切,在陈堰波的带领下最终确保了机床加工精度,达到了客户的要求。

微信截图_20240612091211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2015年重庆长安HE系列发动机曲轴箱切削设备改造项目至今,陈堰波已陆续担任了四期机床调试的钳工主管,完成66条线体,450台设备的安装调试,累计创造产值8亿余元。他也先后获得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卓越工匠”;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优秀员工”,今年也荣获车城工匠荣誉称号。

编辑:吕前玲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