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岸上养,生态又致富!看十堰渔民如何玩转陆地养殖

时间:2025-01-02 19:1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丹江口融媒记者 饶辉 陈雪 卢洋近年来,丹江口市积极探索渔业转型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广以陆基循环水模式为代表的设施渔业,走出了库区保水护水和兴渔富民协同发展之路。

0d5c723732bc45e68f7fc6f484b19b69_videogroup_55a48656b2194e06869bdb3d0190a209_000202512188451

眼下是设施渔业捕捞黄金季。石鼓镇湖北农发(丹江口)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有300多个的陆基循环鱼池,养殖的花鲢等淡水鱼深受京津冀、浙沪广深等地消费者的青睐。该公司技术总监李卫林介绍,基地养殖循环水设施和尾水处理设施齐全,且具备满负荷生产能力,目前基地养殖的淡水鱼年产量已达到1000万斤。

0d5c723732bc45e68f7fc6f484b19b69_videogroup_55a48656b2194e06869bdb3d0190a209_0002025121812112

公司与周边专业养殖户和合作社合作,以“公司+养殖户+合作社”经营模式,按市场价统一回收成品鱼,生产成剁椒鱼头、鱼片、鱼糕、鱼丸等深加工食品,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

微信图片_20250102181346

同样,在丹江口市蒿坪镇寺沟村,老渔民李良军“洗脚上岸”后,成立了一家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了十几个路基循环养鱼池,每个鱼池约能产鲌鱼七、八千斤。他养殖的翘嘴鲌鱼深受北京人民的喜爱。

0d5c723732bc45e68f7fc6f484b19b69_videogroup_55a48656b2194e06869bdb3d0190a209_0002025121814543

把水产养殖从河里搬到了陆地上,这是丹江口市库区渔民探索出的新路子。近年来,丹江口市瞄准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定位,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成立“丹江鲌”产业链供应链公司,搭建丹江鲌供应链平台,让世代以捕鱼为生的库区渔民养好生态鱼,吃上了生态饭。

丹江口市水产服务中心副主任舒刚介绍,丹江口市现有设施渔业养殖企业28家,养殖容积达到了35万立方米,预计今年年产量达3.62万吨,产值突破18亿元;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完善丹江鲌供应链平台, 从建链、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蓄能发力,全力打造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