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拂过澴川大地,湖北孝感孝昌县就业市场迎来“小阳春”,车间里机器轰鸣,田野间直播火热,培训基地里人头攒动。
一组数据跃动春的脉搏:城镇新增就业3220人,同比增长10%;1094名就业困难人员重拾饭碗,返乡创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6%,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曲线上扬,就业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当“抢人大战”在全国上演,这个鄂北县城如何破题?近日,记者深入探访发现,就业回暖背后是营商环境的系统性优化正释放磁吸效应。企业“轻装上阵”激活就业池在孝昌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尚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火热,婴儿车骨架在流水线上快速成型。
“儿童安全座椅、婴儿车等主打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订单排得满,得抓紧时间赶工。”副总经理魏艳斌看着全速运转的生产线,道出“甜蜜烦恼”。
这家2023年引进的企业,从考察到投产仅用三个月,产品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今年一季度进入量产阶段,已完成产值近4000万元。企业奔跑的速度,折射出营商环境的温度。年初,得知尚丽公司量产用工扩容,孝昌县人社局立即启动“春风行动”,两个月内将员工规模扩充至800人。“政府服务总是快人一步,项目二期建成后预计还能新增1700个岗位,带动就业规模达到2500人。”魏艳斌信心满满地说。
天资儿童用品公司落户故事更显特别。去年6月,企业在手续审批环节出现程序瑕疵。孝昌监管部门没有简单叫停项目,而是采取“首违不罚”的柔性执法,指导企业规范流程,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保住建设进度。
“这种讲原则又有温度的监管,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孝着办’品牌。”企业负责人感慨道。如今,天资公司已形成120人的用工规模,与尚丽公司形成产业链互补。
随着营商口碑效应显现,尚丽、天资、波比等童车企业扎堆集聚,孝昌童车产业从无到有,印证着“营商提质——企业增效——就业扩容”的良性循环。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扎根”在孝昌县花园镇七里湖零工驿站门口,43岁的王小芳踩着高跟鞋快步走出,剪裁利落的职业装衬得她格外干练。这位曾经的“北漂妈妈”,如今是本地一钢构厂的互联网营销师,“骑车15分钟上下班,月薪6000元,还能给孩子准备晚饭,这就是幸福该有的样子。”
改变始于今年初的“春风行动”。当就业局工作人员告知“家门口就能学数字营销,脱贫户还有补贴”时,王小芳果断报名参加培训。三个月后,她重返职场,实现了从候鸟式务工到家门口体面就业的蝶变。
在七里湖零工驿站,这样的温暖故事每天都在发生。53岁的武庆霞年前偶然走进这个占地600平方米的零工驿站,如今已成为镇里一家幼儿园的保育员。她说:“这里就像就业充电站,教技能、找工作、交朋友一站式搞定。”
这个“就业服务超市”自去年10月运营以来,已培育出800余名“技能达人”,帮助200多人捧起新饭碗。从信息匹配到社保代办,从创业指导到技能培训,九大服务板块织就的就业安全网,正让越来越多“武庆霞们”的人生拐角遇见春天。优化人才生态激发就业活力在湖北龙腾电子科技公司车间里,1100名工人正为爆满订单全力赶工。这家PCB龙头企业今年通过校招和“春风行动”新增200名员工,七成是技术工。“但高端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副总经理尹向阳的感慨,折射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面对产业与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孝昌打出“育才+引才+护才”组合拳。县人社局创新构建“四维培养”体系:校企订单班直通生产车间,3家企业试点实现“毕业即上岗”;培训机构新增电商直播、智能制造等前沿课程,17个行业完成4000人技能升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出茶产业技术骨干120余人;“政企研”联动培养让龙腾电子与武大、华科等高校形成技术攻坚合力。
“人才生态建设是系统工程。”县人社局负责人朱俊杰表示,从技术工人到高端人才,从权益保障到职业成长,每个环节都需要制度创新。如今,孝昌正在形成“培养有体系、引才有力度、留才有温度”的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孝感日报
作者:王悦 高玉峰 陆威力 邹圆圆
一审:彭扬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