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竹山县九华山林场的林下基地里,20多名劳力正俯身除草,管护的淫羊藿药苗长势喜人。眼前忙碌景象,正是该县国有林场“三资”改革结出的生动果实。
竹山县国有林场林地广袤、生态完整。今年以来,竹山县以全省盘活林地、林木、林草生态资源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合作经营模式。该县从资源清查起步,组建以林调院技术力量为核心、林场技术人员为补充的团队,梳理林地面积、林木蓄积等指标,明确权属并建立台账,为合作经营筑牢基础。
去年3月起,九华山、白玉垭、深河、天堂4个国有林场先行先试。新建“中药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万亩,药苗未采收前由林场自主管护,其间每亩年补1000元,带动5000余名劳力参与,人均月增收2000元。
竹山县筛选有实力、懂技术、通销路的企业与合作社合作。九华山林场与神农架欣龙邦药业合作种植2000亩淫羊藿,企业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产品回收等服务,实现林场资源与企业优势的有机结合。同时,该林场托管周边3万亩林地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林下种植养殖。
白玉垭林场将闲置的非林业用地租赁给种养大户,既盘活闲置资产,又为种养大户提供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合作中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按投入产出分配收益,通过合同与保险共担风险。
此外,竹山县委、县政府出台林下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吸引社会资本,完善林场基建,组织专家培训培育经营人才,为合作扫清障碍。
下一步,竹山县将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完善合作经营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