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严芳婷 冯袁玥 极目新闻记者张盼 荆楚网记者丁玥
8月25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在武汉正式启动。百余名中央及地方媒体记者组成调研团队,奔赴武汉、鄂州、潜江、宜昌、十堰等多地,深入创新园区、实验室和生产一线,用笔和镜头记录湖北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迸发的蓬勃动能与发展活力。
活动首日,部分记者代表走进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采访了解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效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力。
共享工位低至百元
低成本创业空间助力青年轻松起步
在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共享会议室设施完备、智能办公系统高效便捷,各类现代化创业空间错落分布。记者们边走边看,不时驻足与创业者交流,感受这片热土上的创新脉动。
成立仅三年的环岛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正是从这里起步,迅速成长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黑马。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多只动物同笼同步实验且数据互不干扰,极大提升了实验效率与准确性,解决了复杂行为学实验中生理信号难以同步监测的长期难题。
“相当于给实验动物装了‘血压直播摄像头’,实验人员不用打扰动物,就能在电脑前实时查看它们的身体数据。”公司技术总监王雪峰形容道。该系统通过全植入式无线遥测技术,可实时监测多种动物多项生理指标。目前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并计划抢占全球市场10%的份额。
环岛生物的成长,离不开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的“零门槛”支持。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低至100元一个工位的众创空间和每平方米租金20元的孵化器空间,几乎免费的青年创业起步环境,极大降低了创业初期成本。
此外,园区还通过人才储备库定期推送生物医药领域优秀毕业生,帮助企业精准招才。“目前我们已成功招聘四五名青年人才,实打实地缓解了用人难题,”企业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构建了“链式孵化+要素孵化+生态孵化”的特色服务体系。园区累计孵化企业和团队254家,已“毕业”企业58家,累计带动青年就业2500余人,帮助企业获得投融资及银行贷款超2亿元。在孵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产权1197项,培育省级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
除了环岛生物,园区还培育出慧观生物、创现科技等一批明星企业。慧观生物在完成两轮融资后估值已达3亿元,2024年营收增长5倍;创现科技产品远销38国,获奇绩创坛300万元天使投资。这些成果凸显出光谷示范区在项目落地、资源对接、大赛赋能、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全面服务能力。
湖北青创园正以实实在在的“零门槛”支持机制,陪伴像环岛生物这样的青年创业企业从起步到腾飞,真正践行“扶上马、送一程”的服务理念,成为武汉乃至湖北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张亮眼名片。
一公里范围内实现全链条研发周期
汉产“AI医生”5分钟生成手术方案
随后,记者团又来到了武创院,展示区陈列着包括人形机器人、生物提取样品等在内的多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
精诊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医疗与微创手术技术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5月由北京迁址至武创院。该公司研发的孪生数字器官与AIGC外科手术决策系统,基于CT、MR等医学影像,实现全自动、低成本、高精度的患者数字器官的生成,为外科医生的手术提供患者器官内部结构的全定量分析结果,将原本需要2小时的工作时间缩短为5分钟。
在术中场景下,团队攻克了器官弹性模拟、实时呼吸跟随等动态仿真技术难题,实时提供肿瘤距离器官表面、最近血管的距离、角度等关键信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该系统采用完全国产软硬件,自主可控、高性能,在同准确率下的分析响应时长仅为国外系统的28%。“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累计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14款,应用于全国19个省的70多家医院,超过5万名手术患者因此技术获益。”精诊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博介绍。
在精诊科技迁址和发展过程中,武创院提供了包括3000万元融资在内的多层次支持。更令企业受益的是武创院构建的高效创新生态。“在武创院一公里范围内,西边是医疗器械检验所,南边即将建设国家药监局华中中心,注册、临床、送检全链条工作几乎可以一站式完成”,王博表示,同时,华中科技大学也帮助我们链接了华科附属的十多家三甲医院,可以供我们做临床研究,帮助我们快速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
精诊科技的快速发展是武创院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作为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致力于破解“政府不能做、高校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必须要做”的难题。自2022年运行以来,武创院围绕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已组建90余家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早期拨转股+中期风险投资+成熟期产业资本介入”的全周期孵化体系。
一批跨领域创新项目纷纷落地。武汉禾元生物公司从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实现了“稻米造血”;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牵头研发的“劳动者1号”人形机器人,已实际应用于高危电力作业场景,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武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武创院将继续深化创新单元建设,加快推动“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发展,进一步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助力孵化更多创新团队,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