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医 到人医|施斌:在针药汤膏里“治愈”人生

时间:2025-09-04 15:5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仁医)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有一位总与“疑难杂症”交锋的医生。他能从细微脉象中洞察病机深浅,以中药为“墨”、方笺为“纸”,为患者书写康复的希望;更以中西医结合为“舟”,陪无数人渡过疾病的苦海。他就是鄂西北地区广受赞誉的杏林名医——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主任施斌。

6fce067608c9a7b5658e433a01b613f6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这句话在施斌教授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1992年,年轻的施斌怀揣中医理想走进十堰市人民医院。三十三年转瞬而过,他从青丝到白发,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十堰市十大名中医。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却不曾改变他那颗“医者仁心”的初心。他的白大褂上,沾过山区患者的泥土,浸着深夜熬药时的氤氲热气,更承载了无数患者康复时的笑容。

博采众长,走遍南北拜名师

“中医之妙,在于辨证施治;医者之要,在于精益求精。”这是施斌始终秉持的行医信念。他不断外出求学,北上京城拜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田德禄、施汉章教授,南下武汉请教国医大师凃晋文,还师从岐黄学者唐旭东、张声生专注脾胃病诊疗,向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平教授研习中医理论。

在多位大师的引领下,他融汇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病证结合、内外兼治、古今并用”的独特临床风格。正是凭着对中医的敬畏与执着,他在消化疾病、男科病及“治未病”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妙手回春,仁心仁术见真章

“施主任,我能好好吃饭了!”曾受慢性胃炎困扰的杨大爷紧握施斌的手,激动不已。八十多岁的他此前食欲极差、身体虚弱,多次求医效果不佳。施斌辨证其为“肝脾不调”,开出健脾和胃的汤药,三剂下去,饭量渐增;后续又凭一料膏方巩固,老人很快恢复往日精神。

这样的场景在施斌诊室已成常态。三十多岁的张先生患前列腺增生多年,排尿困难、夜尿频繁,身心俱疲。施斌以“曲骨穴深刺+艾灸”配合中药内服,首次治疗即缓解症状,三个疗程后基本康复。

即便面对复杂病例,施斌也总能精准破局。去年八月,郧阳区的刘先生外感后出现恶寒发热、咳嗽伴便秘,治疗五天未果。施斌拟方“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控制表症,再因其脾肺气虚调整药方,配合腹针与温阳罐技术,十天即退热止咳,连多年便秘也意外痊愈。

cbbd03586eb69992fd38187e3927c510

大爱无疆,跨省奔赴十余载

“白河患者来一趟不容易,我多等一会,他们就能少跑一趟。”自2013年起,每周五施斌都会准时出现在陕西白河县中医院诊室。为让山区百姓看上病、看好病,他经常提前开诊、推迟吃饭,一看就是连续六七小时。

白河县的李女士被银屑病折磨二十年,冬季仍穿单衣前来,掀衣时全身红斑渗血,触目惊心。施斌开出温阳活血、化湿祛风之方,两周后溃烂收口、夜能安睡。她与丈夫激动得要跪地致谢,被施斌连忙扶起:“这是我应该做的!”

十余年来,他坚持赴陕义诊,许多患者天未亮就来排队。他却始终谦逊:“作为医生,地域不分远近,只求患者需要时,我在。”

薪火相传,扛起中医传承大旗

“中医是国粹,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份传承扛在肩上,用一辈子的时间,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学科带头人,施斌始终重视团队与科研齐头并进。他牵头开展“中医顺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等新技术,推动科室打造脑病、脾胃病、妇科三大专病品牌,成为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

他带领团队精选道地药材,开发出膏方、贴膏、丸药等制剂,推广银质针、腹九针等适宜技术,深受患者欢迎。2025年元旦,患者牛先生送来科室新年首面锦旗;外地患者邮寄致谢、白河老人专程赶来……一面面锦旗,无声见证着他“以科室为家、待患者如亲”的深情。

从医33年来,施斌主编参编专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8项,获省市科技奖多项,培养大批后备人才。但他始终淡定从容:“我只是一名普通中医。能治病,能让更多人信中医,就足够了。”

如今,他仍每周多院区坐诊。诊室里的灯光、候诊区的人群、白河县的山路,都是他“精于医术、诚于医德、勇于担当”初心的见证。一万多个日夜,施斌以仁心书写大爱,以坚守诠释使命。未来,他将继续用温暖的手和慈悲的心,为更多人点亮健康的灯。

编辑:林静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