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举办第八期“年轻干部成长日”学习培训

时间:2025-09-14 16:40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9月13日,第八期“年轻干部成长日”在市委党校举行。此次培训认真落实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进行专题研讨,聚焦提升年轻干部写作能力进行专题辅导,推动年轻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工作标准、提高落实能力,持续以“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精气神和能力作风,立足岗位为“以十堰之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qqq

上午,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一鸣以“践行四先要求,做到三个提高,不断增强以文辅政的能力水平”为题,系统阐述了“先找资料、先定思路、先谋深度、先想高度”的文稿起草“四先”工作法,聚焦“三个提高”要求、结合实例剖析了文稿起草把握的重点,指出文稿起草要看主次、看对象、看形势、看要求、看预期,要有精度、有力度、有维度,要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借势借力、与时俱进、跨界融合、善抓重点、发散思维、随机应变、狠抓细节能力,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稿,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文章写的是思想、把握的是规律、预见的是方向、体现的是责任”。随后,十堰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兰瑞文以“多维叙事与价值共鸣——新时代宣传工作的创新实践”为题进行授课。他结合稿件常见问题分析,从“小切口与大主题、切入点选择策略、深度发掘主题路径”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小切口叙事增强故事感染力和读者代入感,如何把握时间新、语言新、见闻新、角度新、细节新、观念新的要领找准新闻由头,如何树立“讲故事”的理念、用故事化手法写好新闻,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文字有形也无形,充满力量、富有生命、饱含价值”。

下午,围绕“弘扬‘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干事创业精气神和能力作风,以十堰之为服务支点建设”主题进行分组研讨。研讨过程中,学员们紧扣主题、踊跃发言,大家立足工作岗位、结合工作实际谈思路、讲方法、谋举措,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在交流互鉴中深化认识,现场气氛热烈、研讨深入。大家一致认为,服务支点建设是十堰的使命所在、责任所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系统安排了以十堰之为服务全省支点建设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年轻干部作为服务支点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必须勇挑大梁、敢打头阵,以“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精气神和能力作风,立足岗位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学员心得体会‍‍

李涛 市发改委资源环境科科长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聚焦能级、质效、动力、功能四个维度,强调以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精气神和能力作风,奋力以十堰之为服务湖北支点建设。对标市委对发改工作“观大势、谋全局、抓实事”的履职要求,作为发改干部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一是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创一流、作示范。全会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年来,已争取到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全国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县等“国字号”试点示范,将重点做好保水护水、生态治理、“两山”转化三篇文章,提高保水护水确定性、增强环境质量坚韧性、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性。二是在项目服务保障中争第一、当标杆。全会要求保持“不等、不拖、不靠”三种状态,在主动出击中抢占先机。2024年以来,我们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争取“两重”沿江厂网河湖一体化、“两新”水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等多个重大项目,我将持续强化政策学习消化,善谋善为,积极谋划争取更多“狮子型”项目。三是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干唯一、走在前。全会要求实施能级提升行动,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千亿集群、提升企业能级培育百亿龙头。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房县鑫资集团成长为全市第二个百亿级营收企业、全国制造业500强,今年上半年全市纳税20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企业占据7席。我们要以再生金属循环利用、汽车及零部件再制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推动能级提升,为十堰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贡献力量。

张磊 市经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为十堰服务支点建设锚定了方向,作为经信部门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我将紧扣全市发展目标定位,始终保持“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奋进状态,推动市委部署落地落细。一方面,聚焦产业能级提升,深入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细化培育举措,持续壮大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巩固中国商用车之都地位,推动高端装备和智能农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壮大。抓实强链补链,以优质项目扩大产业增量,推进数字赋能和绿色转型,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另一方面,聚焦企业能级提升,开展“千百上专”企业梯队培育,服务龙头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规模扩张上实现突破,助力企业晋级提能;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完善中小企业梯度成长机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培育优质企业矩阵,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强化主动作为意识,坚持务实工作导向,以精准精细的作风落实各项任务,为十堰服务支点建设、实现既定发展目标贡献经信力量。

舒闻 市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科科长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提能善为,狠抓穿透落实,强化主动意识、善谋善为、精准精细、务实导向,锻造与支点建设相匹配的能力作风。作为统计系统干部,我将牢固树立“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以“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和能力作风,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质效,助力十堰服务全省支点建设。一是以先进统计指标体系服务发展新格局。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和智能农机、新能源新材料、生态文旅康养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与“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统计监测体系。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推动农业、林业等多源数据融合,建立秦巴山区特色农业统计协作机制,为区域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二是以创新统计方法破解实践难题。发扬“马灯精神”,勇于改革突破,以全省林下经济统计核算试点为契机,建立健全林下经济统计核算制度体系,为十堰建设“全国‘两山’转化引领区”提供统计支撑。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革新传统农村统计,提升山区数据采集精准度,打造全省山区统计工作标杆。三是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筑牢决策基础。严格执行数据质量全流程管控,实行“村级自查-乡镇初核-县级审核-市级抽查”四级联审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围绕水经济、商用车、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开展深度分析,建立新兴产业统计监测预警机制,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统计精品,以优质数据服务助力科学决策。

金亮 市审计局文化卫生审计科科长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立足十堰发展新阶段,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作为审计干部,必须持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践和实际成效。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发力,提升审计监督质效。紧盯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绩效全流程深化财政审计,确保公共资金用在“刀刃上”。围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新动能培育开展跟踪审计,及时揭示政策执行堵点与风险隐患。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二是紧扣民生生态重点,彰显审计为民担当。加强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项目和资金审计监督,守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聚焦水源区保护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全力服务“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三是锤炼过硬能力作风,夯实审计事业根基。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提升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和穿透力。大力弘扬审计职业精神,严守审计“八不准”要求,以过硬素质作风为十堰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赵伟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这“五个好”为退役军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结合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作为优抚战线的一员,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目标,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厚植深切情怀,落实精准服务新要求。老兵们“坚守忠诚、践行奉献、珍视荣誉”,我会理解他们的付出,尊重他们的经历,将他们视为自家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落实退役军人政策时不打折、不绕弯、不推诿,以心换心为老兵办实事、解难题,切实让老兵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二是锻造优良作风,构建服务保障新体系。学习军队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精细落实全流程尊崇机制,积极组织“入伍欢送、返乡欢迎、挂光荣牌、发优待证、送立功喜报” 等活动,落实 “军人优先、军属优待、军娃优学、军转优岗、军烈优抚” 等举措,让政策红利直达兵心,让军人军属切实感受到尊崇。三是凝聚尊崇合力,打造双拥共建新格局。军人守护万家安宁,退伍后的荣光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锚定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目标,充分发挥十堰革命老区优势,发扬守护老兵荣光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开展公交免乘、景区免票、医疗优待等暖心行动,让老兵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张本娟 市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实施功能提升行动,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编年史”、城市更新的“活地图”,作为住新系统党员干部,我将秉持“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提高档案服务城市建设能力,为城市更新贡献力量。一是构建全周期档案支持链。建立“前期介入—过程指导—成果保障”全周期服务机制,强化与市直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主动获取老旧小区改造、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等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提前对接需求,提供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全流程业务指导,实现档案应归尽归、应收尽收。二是打造便捷化档案服务圈。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高效开展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提高档案验收一次性通过率。精准对接社会查档需求,为自然灾害、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处置提供24小时服务,推动装修图纸“指尖调”、档案查阅“零跑腿”,实现档案服务从“能办”向“快办”、“好办”跃升。三是筑牢规范化档案防护墙。实施“制度建设、资源建设、数字建设、基础建设、队伍建设”五大行动,建立覆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拼”,比业务技能促行业示范,培养一批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城市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编辑:李晓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